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心理康复

【医周科普】朋友,你知道心理康复吗?

来源:奔牛人民医院 时间:2025-02-07 作者:贵州产业发展人才招聘系统 浏览量:

图片

心理康复

图片

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这些年慢慢登上热搜,频频进入大家的视野,“心理”这个词也越来越受人关注,也成为电影、电视剧的热门主题了。

那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可以做些什么呢?要怎样去面对呢?






图片

图片

什么是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康复所依据的是康复心理学。目前心理学在康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结合的越来越密切,很多国内外学者都采用了不同的心理康复方法和原则,治疗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问题,对病人所产生的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进行干预,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谁需要心理康复呢?   

图片

图片

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问题聚焦于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比如人际关系,职场问题,婚恋情感,情绪调节等;而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更偏向于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等),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在我们科主要是一些老年功能退行性病变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包括各种内脏疾病、神经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多的是一些卒中后的抑郁、焦虑患者。

图片

图片

治疗能带给“我”什么?


消除误区,树立信心

首先是让患者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对康复过程及康复效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患者消除认识上的心理误区,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适应性,激发患者的康复热情和潜在的心理资源,协助患者渡过危机、应付困境,使患者能以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或挫折,较有信心地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增强康复信心,从而主动加强功能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而当患者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康复治疗时,这对康复训练的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开始治疗,进入好循环

 其次,是根据首次心理评定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心理卫生症状的减轻和消除,是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前提。注重观察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治疗。心理康复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可以将康复锻炼治疗带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使康复治疗达到很好的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更快更有效的解除患者疾苦。只有得到良好的心理康复,才能更进一步地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即使肢体恢复无希望,残疾无法避免,也需要积极治疗,尽可能独立生活,不灰心,不气馁,以达到患者良好地恢复社会和家庭功能的效果。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目前,医学模式已经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渐重视心理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医学模式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疾病以及疾病康复的影响,强调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身心之间的重要交互作用。因此,单纯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己不够全面了,医务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日益普及,重视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逐渐成为医者共识。


分享到:

[ 黔ICP备2020011963号-2 ]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166号

Copyright © 2023 贵阳四维合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用微信扫一扫